首页 > 最新动态 > 2024年乳业有哪些值得关注的创新科技
最新动态
2024年乳业有哪些值得关注的创新科技
2025-01-2111

2024年,乳业有哪些影响深远的创新科技,这些研发成果是否已经落地应用?看看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有哪些乳制品融入了最新的科技成果呢?

01
常温纯牛奶中乳铁蛋白定向保留技术


通过乳铁蛋白“分离提取-单独除菌-无菌回填”技术路线设计,突破了乳铁蛋白在常温UHT纯牛奶中无法保留的技术难题,解决了国内行业乳铁蛋白提取技术问题,建立了国际首条常温活性乳铁蛋白纯牛奶自动化生产示范线,实现常温UHT纯牛奶中乳铁蛋白90%以上的保留率,达到全球领先水平,降低了消费者摄取乳铁蛋白的成本。同时,也奠定了国内乳铁蛋白关键原料自主生产的技术基础。

应用情况:伊利金典活性乳铁蛋白有机纯牛奶、QQ星原生活性乳铁蛋白纯牛奶



02
纳滤(NF)过滤工艺


纳滤工艺浓缩了牛奶中的蛋白质和钙,使蛋白质含量达到5.0 g/100mL,钙含量达到170 mg/100mL。在保留更多优质营养的同时,该工艺去除了一部分钠离子,减少了消费者“钠”摄入过多的负担。与此同时,该工艺与微滤(MF)除菌、75℃低温巴氏杀菌,结合超洁净(ESL)罐装方式相结合,保留牛奶中更高原生蛋白、原生乳钙、活性营养物质。

应用情况:光明优倍5.0蛋白超鲜牛乳产品



03
发酵乳弱后酸发酵剂创制


开发了一种弱后酸化的酸奶发酵剂JLB-1510,发酵制备的酸奶香气清淡、感官评价结果良好,与传统商业化发酵剂制备的酸奶相比,能在4 ℃ 、15 ℃ 、常温、30 ℃ 不同的温度环境中,21 d时间内维持较低的酸度和较高的pH值。该技术为解决我国冷链运输系统不完善,发酵酸奶的销售半径受限制和酸奶发酵剂长期依赖于国外进口的现状提供了实验数据。

应用情况:君乐宝“原味风味酸牛奶”“慢醇”系列发酵乳产品



04
千眼系统


基于近红外技术,通过采用独立开发的设备、建模方法及数据库实现了鲜奶标准化、混料、喷雾干燥、干混工艺环节的毫秒级监控,该技术创造性实现对奶粉生产全过程的毫秒级在线监控,保证生产全过程的绝对工艺稳定。

应用情况:飞鹤所有生产线均已搭载该控制系统



05
奶酪风味协同增效机制及产业化关键技术


针对产业存在的国人对奶酪风味接受度低和风味品质不稳定等关键技术难题,开发运用风味协同增效和风味稳态化调控两大关键技术,系统揭示了奶酪的特征风味协同增效机制,解析了奶酪的风味形成机理及代谢途径,建立了奶酪风味品质稳定调控关键技术,并实现产业化应用。

应用情况:已应用于妙可蓝多乳制品生产领域



06
Pro59黄金配比技术


海普诺凯“Pro59黄金配比技术”,通过模拟母源营养组分,富含59种以上的黄金营养元素,并结合“双水解技术”“氨基酸组态优化技术”“母乳低聚糖模拟技术”等多重前沿技术,从蛋白分子量大小、氨基酸组态、低聚糖结构、脂肪结构等维度模拟母源营养,使奶粉中各类关键营养成分的均衡摄入与相互协同,促进营养吸收。

应用情况:澳优海普诺凯荷致系列全面营养配方奶粉(1至3段)


07
加工食品质量安全检测关键技术研发


基于敏感细胞识别元件的致病微生物非靶向筛查技术,以及基于高特异性自筛新型靶基因的活菌精准鉴别技术,两项技术结合,显著提升了微生物污染的检测能力与准确性。此外,还成功开发了食品中着色物质的高通量筛查和确证系列检测技术,这一技术平台能够高效、准确地识别并确认食品中的着色物质,进一步保障了食品的安全与合规。

应用情况:卫岗屋顶包鲜牛奶、屋顶包风味发酵乳、新鲜杯乳制品



08
益生菌靶向筛选与常温包埋稳态化关键技术


突破益生菌不耐热且无法在高水活环境里长期生存的难题,打造了行业首台益生菌包埋微球的商业化装备。基于靶点构建模拟人体肠道、口腔菌群等多元模型实现益生菌定向筛选,开发了具有调节肠道菌群、支持体重管理、维护口腔健康功能的婴幼儿来源的新菌株,如代表性菌株包括动物双歧杆菌乳亚种BL-99、副干酪乳酪杆菌ET-22、副干酪乳酪杆菌K56。同时,建立了包埋菌种检测新方法,实现了国产菌种在中国乳制品中最广泛的品类应用。

应用情况:伊利高活性益生菌制品


09
天然活性物质改善奶牛健康高效养殖关键技术


聚焦奶牛养殖的核心问题,突破传统养殖技术的局限,利用天然活性物质,有效增强奶牛的免疫力,降低疾病发生率,显著提高奶牛的生产性能和奶品质量。这一技术的成功应用,为奶牛养殖业带来革命性的变革,实现奶牛健康与养殖效率的双重提升,也为实现畜牧业的绿色、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应用情况:现代牧业内蒙、西部、东北、华北、华中大区牧场 



                                                               稿件来源:新华网






点我访问原文链接